新闻中心 >  新闻详情

终端需求放缓!芯片原厂成本价去库存,遭客户退货砍价!

来源:抓现货

在疫情的反复之下,国内多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疫情,工业、汽车及供应链配套工厂都出现停工停产,同时,通货膨胀之下,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,整体工业和汽车市场供需两端都面临较大压力,对上游芯片的拉动作用或许会出现乏力。

 
2021第四季度以来,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及预期,终端客户由前三季的加大备货力度,迅速进入去库存化的阶段,应用于消费电子市场的芯片需求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。
 
集微网报道,有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已经出了一批货给客户,结果由于市场不景气,货已经到客户仓库了,还是要让芯片厂商拉回去,如果要谈后续订单,至少要降价50%才有机会。
 
图片


国内一芯片设计厂商高管表示,过去一两年,市场需求景气,部分上游芯片厂商不按既定合约出货,肆意涨价的行为,对于下游客户来说,已经造成失信。而现在,市场需求冷淡,下游客户失信现象也会同样出现,这意味着,那些高价买入货源的原厂、代理商、终端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。
 
为了不将高价的芯片产品砸在自己手里,原厂、代理商都开始降价出货,自去年9月份以来,本轮缺货涨价重灾区”MCU甩货的消息不断传出。事实上,除了MCU外,目前DRAM、电源管理芯片、LED驱动芯片、中低端MOS管、LCD显示驱动芯片等众多芯片产品都到了去库存的阶段。
 
由于半导体市场一般是以现货的形式进行交易,越是有涨价预期,下游终端厂商和代理商越是愿意囤货,但越是处于降价周期,客户越不可能囤货。
 
报道还指出,目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是偏低端的芯片,由于原厂将产能调配到毛利率更高的产品中,导致低端的电源管理芯片、LED驱动芯片等产品短期内供应极其紧缺,需求一缓解,这部分芯片价格就立马回落,处于降价周期就更没有客户愿意囤货了。
 
而终端市场需求不振的迹象早已显露,2021年以来,整个被动元件市场需求都很疲软,特别是前一轮炒货严重的MLCC产品,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尤为严重。
 
业内人士称,被动元件需求不振,主动元件也一样,只是传导起来会滞后,导致市场水位高企,风险更大。
 
今年以来,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就传出多次砍单的消息,消费类电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,部分终端产品陷入存量、甚至缩量竞争,导致对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减少。另一方面,晶圆厂仍在持续喊涨,半导体厂商不仅要面临来自供应和物流的限制,还要为客户备下的大量库存储备,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最终导致存货减值损失增加的风险。

来源:整理自集微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