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抓现货
1、2月芯片交货前置时间同比延长5至15周,最长交货周期高达99周
根据美国电子元件分销商Sourcengine的资料显示,今年2月芯片从下单到交货的前置时间比2021年10月增加了5至15周。
其中,通用型16位处理器的平均交货期达44周,比去年10月增加了15周;电源管理芯片的交付周期为37周,比10月增加了9周;某些特定处理器的最长交货周期达到99周。
应对车用“芯片荒”:现代汽车拟用家电IC更换部分车用芯片 全球车用芯片持续短缺,导致汽车业产能下滑。韩国现代汽车(Hyundai)考虑采购家电专用的IC控制器来取代原先的车用芯片,试图增加产能,满足市场需求。 韩媒《The Elec》报道,消息人士透露,现代汽车有意透过家电IC控制器更换车用芯片,主要是用于车辆的辅助功能,而非主系统,使这项替代方案具有可行性。 报道指出,汽车使用的多数芯片可承受比一般芯片更极端的温度范围,且须接收撞击力量,不过用于车辆前後灯的芯片不影响汽车主功能,无须符合高标准,因此,使用一般芯片替换是可行的。 全球车用芯片需求持续旺盛,使供应出现瓶颈,根据研调机构IC Insights最新报告指出,去年车用IC出货量较2020年增长30%。现代汽车去年因芯片荒使韩国工厂停产;此外,丰田汽车(Toyota)与日产汽车(Nissan)也开始储备通用芯片,减少依赖客制化芯片,避免生产中断。
2、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SoC联发科销量达1.1亿颗登顶 近日,数据统计机构CINNO Research公布了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SoC销量榜。 据悉,2021年榜单前五分别为联发科、高通、苹果、海思和紫光展锐。其中,联发科全年出货量达1.1亿颗,同比增长42.5%。从去年的略小于高通,变为今年对高通的小幅领先,成功登顶。 而海思,则由于受断供影响,下降严重。从20年稳坐第一的9620万颗变为21年仅出货3020万颗,同比下降高达68.6%。 目前选用联发科天玑芯片的厂商有OPPO、vivo、Realme、华为、中兴等,产品主要定位在入门和中端,其也是11月销售的主力。 目前,联发科在中低端领域优势巨大,而高端领域,未来的天玑9000也竞争力十足。2022年,联发科的市场表现或许还会更好。
3、半导体史上最大并购达成!AMD以498亿美元收购赛灵思正式完成 《科创板日报》15日讯,美国半导体AMD宣布,以全股票交易方式完成对赛灵思公司的收购,交易价值为498亿美元(约合3165亿元人民币)。 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:“对赛灵思的收购将一系列高度互补的产品、客户和市场,以及差异化的 IP 和世界一流的人才汇集在一起,把我们打造成为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。赛灵思领先的 FPGA、自适应 SoC、人工智能引擎和软件专业知识将赋能AMD,带来超强的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组合,并帮助我们在可预见的约 1350 亿美元的云计算、边缘计算和智能设备市场机遇中占据更大份额。” AMD声称,这笔收购交易是在已获得所有必要审批手续后完成的。
4、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名单公布!复旦大学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等多校学科入选 集微网消息,2月9日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。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在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。 其中有,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;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;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;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;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;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;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。 作为本轮“双一流”名单中唯一的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学科,复旦大学官网介绍,其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一级学科的建设内容将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,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、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,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。它是一门以集成电路为研究对象,研究从半导体材料、器件,到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,再到封装、测试和系统应用的学科。它既是在物理、化学、数学、材料等基础学科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为主的学科,更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、光学工程、机械工程、自动化等应用学科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学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