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 >  新闻详情

一分钟读懂5G光模块的发展与应用

来源:网络整理

光模块,简单来说就是光电信号的转换器。由于现代通信都是由光纤光缆传输,而终端发送和接收都是电信号,所以两端都需要有光电信号的转换装置——光模块。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,通过光纤传送后,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。


1582251990(1).jpg




光模块的应用

当前高速光模块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和以5G承载网为代表的电信网络。

1.数据中心

国内外数据中心光模块的应用有所区别。

美国数据中心内部交换机互连以单模光纤为主,在100G时代广泛采用CWDM4/PSM4光模块, 400G时代目前以DR4为主;服务器与交换机互连大多采用电缆DAC。




下面是来自intel的一张演讲PPT截图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模块速率的提升,美国数据中心内部互联方案中多模光纤和直连电缆DAC的比重将越来越低。

1582252000(1).jpg

来自Intel
中国数据中心内部交换机互连以多模光纤为主,单模光纤占比逐渐上升。




目前国内400G的需求很少,在100G时代采用SR4/CWDM4模块,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的互连大多采用有源光缆AOC。




下图来自腾讯的演讲PPT, 目前以腾讯为代表的国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才刚开始向100G光学器件过渡。
1582252008(1).jpg




光模块封装类型以40G QSFP+(对应10G速率端口)和100G QSFP28(对应25G速率端口)为主。




2.5G电信网络

CFPx系列光模块被广泛用于电信市场,但在中短距离上已经开始被QSFP系列所取代;10G及以下低速率光模块封装则以SFP+、XFP为主。
1582252015(1).jpg
5G承载网的场景图如上所示

5G前传网络条件下25Gb/s(eCPRI/CPRI)速率模块以SFP28为主,双纤双向、单纤双向、25G WDM(包含Tunable波长可调谐)模块等方案可减少光纤使用量大幅降低建设成本。




中传可利用现有成熟的25G光器件,采用PAM4技术将光器件带宽提升一倍;10km和40km传输距离将覆盖90%以上的应用场景,超过80km的传输距离则采用相干技术。

5G光模块的市场趋势

随着3GPP SA标准的按时完成,光通信行业对5G的关注度再次提高。目前,业界普遍认为5G无线网络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建设,2020年将实现规模建设。不可否认,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移动通信业务模式,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使 用体验,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。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带来未来移动流量超千倍增长,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的新一轮变革。

5G相对于4G而言,最大的变量在于前传,前传流量由于天线通道数从原来的2通 道变为64通道,天线通道数量整整翻了32倍,导致前传流量大幅增加。在4G网络 中主要采用10G光模块,由于4G单RRU带宽仅需1.25G,因此在4G组网的时候前 传方向采用了大量的链型组网结构以节省光纤资源,降低部署难度。

然而,在5G建设中,由于前传带宽最低需要25G光模块,100G光模块的价格相对 于25G光模块的价格来说稍高,因此,前传极大可能会选择25G光模块作为解决方 案。基于上述原因,5G将会大幅提升25G光模块的市场空间。

5G光模块市场规模

无线前传光收发模块 5G时代即将到来,预计到2022年,各运营商的5G网络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。基站天线从2*2MIMO向 4*4MIMO升级,推动了基站光模块从以6Gbps/10Gbps为主向以10Gbps/25Gbps/50Gbps为主升级。
根据 Lightcounting数据,2017年之后无线前传市场需求逐年增大,且25Gb/s速率光收发模块需求量快速上升,到2022 年细分市场规模超过7.1亿美金,其中以10Gb/s和25Gb/s速率为主。 
1582252021(1).jpg
相关预计显示,5G时代将大规模商用25G无线光模块,仅在5G前传领域预计就需要5000万个25G/50G光模块,同 时中传领域也是新的增长点。未来,5G的接入层、汇聚层需要引入25G/50G速率接口,而核心层则需要引入100G 以上速率的接口。




2019年无线基站增长受益于5G市场,中国也是5G的重要市场,占一半。
1582252030(1).jpg

光模块光电芯片国产化

目前国内仅有光迅科技、海信、华为等少数厂商可以生产中高端光芯片,但总体供货有限,市场占比不足3%,高端芯片严重依赖于博通、三菱、Oclaro、Finisar等美日公司。
1582252036(1).jpg
虽然大多数型号的光模块都已实现国产替代,但是光芯片依然受制于人,10G光芯片国产化率在50%左右,25G光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%。光模块价值量最大的是光芯片,而高端光芯片国产化率才不到5%,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